中华民国历任总统(元首)-孙文(孙中山)孙帅(Sunshine)于2010年7月整理编辑
职位:临时大总统 任期:1912年1月1日-1912年2月13日 任次:第1任
据统计,自1894年到1911年之间发动的革命起义事件计有29次之多,其实,1911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义是共进会与湖北新军革命团体文学社共同策划的,甚至只是一次偶然的擦枪走火事件。据《凤凰周刊》报道,当时的孙中山还在美国科罗拉多州的典华城(今译丹佛)打工,因此并不知情,所以用孙中山的话来说:“武昌之功,乃成于意外。”1911年12月20日,孙中山赶赴上海,并于12月28日被推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,于1912年1月1日(辛亥十一月十三日)在南京宣誓就任。 当时孙中山领导的临时政府实力有限;虽然大部分的省份已脱离清政府的控制,可主要的军事凭借却是各地的团练与新军,以及洪门与旗下哥老会的成员,无论在装备与士兵素质上,都无法和清朝主力北洋军抗衡。此外,由于孙中山并未实际投入革命战事,所以各省的革命势力纷纷推出自己的领导。革命军被北洋军接连击败后,孙中山决定与北洋军统帅袁世凯和谈,希望通过给予袁世凯临时大总统的职位,促使清朝最终垮台。最后,孙中山与袁世凯达成协议:孙中山的临时大总统由袁世凯接任,袁世凯则以实际行动迫使清朝皇帝退位。 1912年2月12日,清朝皇帝溥仪接受袁世凯的条件,下旨逊位,发布《退位诏书》。由此,中华民国完全取代了过去的帝国体制。2月13日,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,向临时参议院推荐袁世凯接任。 1912年8月24日,孙中山应袁世凯之邀到北京会见,向袁表示,退出政界,建设中国铁道。8月,经宋教仁从中斡旋,同盟会与统一共和党、国民共进会、国民公党合并,改组为国民党。1923年12月29日,孙中山接受列宁和共产国际的协助,共产国际派出鲍罗廷到广州为孙中山顾问,以苏共为模式重组中国国民党。 1921年4月2日,广州非常国会取消军政府,改总裁制为总统制,4月7日选孙中山为大总统(习惯上称为非常大总统),开始第二次护法运动,又称作三次革命。孙中山于5月5日就职后力主军事北伐,最终与主张暂缓军事,联省自治的陈炯明产生激烈冲突,于1922年6月爆发炮击总统府事件,孙中山离粤退居上海。 1925年3月12日9时30分,孙中山因原发胆管腺癌转移到肝部逝于北京协和医院,享年59岁。弥留之际,他提到国事的遗言是:“和平……奋斗……救中国!”
|